8月23日,由中央网信办指导,福建省委网信办、省交通运输厅主办的“港口雄开万里流”网络主题福建行活动继续沿着海岸线南下,来到了此次活动的最后一站——厦门港。
在厦门国际航运科创中心,充满科技感的展厅,让人们对智慧码头有了更多的期待;窗外,忙碌的海润码头,摆满正在等待进出港口的集装箱,一切都井然有序,却不像过去那般人头攒动,这就是厦门港的全自动化作业区。
远洋轮船缓缓靠岸,正是由设在二层的调度物流中心来完成,在一个个屏幕前的工作人员正掌握着这个港口的“大脑”,而在一层的智能控制办公区,则是装卸集装箱的灵活“手脚”。
厦门国际航运科创中心一层的智能控制办公区。
这是在2020年7月启动的海润集装箱码头全智能化改造项目,也是业内首个传统集装箱码头全智能化改造项目。该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建设智能码头生产管理系统,实现对作业任务和设备的智能分配与调度;建设5G全覆盖无线网络;船舶作业智能化改造,应用岸桥远程操控,智能装卸与理货等技术实现船舶装卸智能化;堆场作业智能化改造,通过龙门吊智能化改造实现堆场自动装卸作业;应用智能导航技术,实现平面运输无人化。
在海润码头的中控室,桥吊司机再也不用整日弯腰,而是可以舒服地坐在操作台前,更为自如地监控着集装箱的装卸作业。“自动化的改造带给我们最大的改变就是,再也没有腰酸背痛了。”有着20多年工龄的桥吊司机吴文峰告诉记者,他经历了港口传统作业到智能化改造的全过程,他相信,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这一改造也改变着港口人的未来。
而在2012年,中远海运集团、厦门市政府和中交建集团三方共同出资,在厦门远海码头建设完成中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码头。
厦门远海码头现场。
2020年,公司致力于5G赋能智慧港口建设,携手中国移动等合作伙伴,完成港区5G网络基础覆盖,并结合边缘计算、高精度定位、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实现了自动驾驶、港机远控、智能理货、智能安防及司机行为管理等多个5G典型应用场景的部署落地。其中,基于5G技术,码头和合作伙伴自主研发港口无人驾驶集卡,采用“无驾驶舱”设计,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北斗等多传感器融合方案,真正做到无人操作。2021年12月21日“5G+北斗+无人驾驶智慧港口成功实现商业化运营。
下一步,厦门远海码头铁路专用线也将加入智慧港口的建设。这不仅仅能提升港口的作业效率,同时也是一条全自动化的运输线。远海码头的这一系列探索,不只是未来港口的发展趋势,也将成为福建,乃至全国的行业标杆。(叶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