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经济新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这条4千米长的电力管线接入后,园区就可以有稳定的电力能源支持,企业再也不用为用电发愁。”近日,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新区投资公司总经理郝菁华说。

据了解,为满足临港产业园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和企业发展需要,加快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向上协调力度,为园区入驻企业争取110千伏输变电增量配电工程项目。这是该区项目推进过程的一个缩影,也是落实重点项目攻坚行动的一个真实案例。今年以来,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扭住项目干”,以持续深化“四大攻坚”行动为有效抓手,找准工作定位,狠抓项目推进,全力以赴拼经济、抓项目、促发展,推动了重点项目实现提质增效。

以枢纽经济项目夯基垒台

该区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带动突破,针对项目落地、要素保障、问题破解等,梳理39项任务作为攻坚重点,形成领导干部牵头推动,责任单位躬身入局的工作局面,实行挂图作战、台账推进、定期讲评,达到周周紧盯、月月过堂、持续发力的良好效果。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助推示范区物流优势集成放大,招大联强形成集群。目前,中国物流国内前10强企业有4家落户示范区,高标准建设的传化公路港、韵达快递分拨中心建成投用,顺丰冷运总部港项目建设进入尾声,中外运(圣农)冷链产业园一期即将投用,二期启动建设;首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国供销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建设的冷链产业园成功摘地,即将破土动工。“枢纽经济的项目基础愈加夯实,服务工作更要同步跟进,实行项目‘指挥部+专班’工作机制,实时保障项目建设,确保发现问题不过夜、解决问题不过周。”示范区管委会主任温元哲说。

以服务平台建设激发活力

该区围绕创新之城建设目标,做大做优平台连接项目,畅通生产性、生活性、商贸性服务业通道,发展“停留经济”,促进要素聚成汇聚。世界500强中国双汇总部实现整体入驻,全球运营中心、产品研发中心、物流调度中心正式建成;漯河临港产业园入驻物流企业、信息平台企业238家;成立全省首家现代物流仲裁院,带动物流产业良性循环。示范区荣获“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主要承载地”“中国食材供应链创新基地”等称号。

以基础设施项目完善功能

该区围绕不断提升社会事业能力,推动漯河医专公共卫生学院、漯河中医治未病中心等项目即将投入使用,漯河第一中专新校区今年建成并作为金砖国家技能大赛承办地,教育卫生事业水平显著提升;围绕构建交通枢纽新格局,打造“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推动漯河港一期提升7栋仓库建设,年内全部投用,今年前8个月,漯河港码头船舶流量稳步攀升,货物吞吐量超300万吨;加紧谋划实施漯河港二期、铁路专用线和铁路货场等项目,全部建成后港口年吞吐量可达2000万吨以上。正在建设的平漯周高铁、新建国道107京港线工程将进一步提升示范区基础设施承载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枢纽经济的先行区、新基建的创新区、大开放的重要窗口。”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钮盾表示。(冯艳华 姚聪聪)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中国经济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中国经济新闻网 jj.shxwrx.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